【精神健康】憑一張照片打動暗瘡隱青踏出家門 外展精神科社工:破冰首要急其所需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3/06/16 15:52

分享:

分享:

外展精神科社工饒文傑表示,社工有句話叫「先急其所需」,因勢利導先處理個案關注的問題,而不是把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先放諸對方身上。

香港這兩個多星期,接二連三發生懷疑是精神問題有關的殺人傷人事件,內心不禁低嘆:這城究竟發生甚麼事?
在沸沸揚揚的社會事件前,訪問外展精神科社工饒文傑,他入行16年,接觸過無數精神病患者,別人眼中他是幫人,其實是雙向,令他對人生有更多反思。

80後饒文傑(Francis)立志成為社工,要從他的成長故事說起。中學時父母離異,他跟隨母親,頓變單親家庭情緒受影響,更不明白為何父母兩人可突然變得不和諧、衝突連連。他學業成績下滑,常收埋自己。

駐校社工見他常在校內流連不回家,渾渾噩噩的樣子。他把家中事故向社工吐露,對方不但開導他,更介紹中六的他到「學友社」接聽學生放榜熱綫。「這份義工工作讓我頓悟,我都可以付出努力助人。我性格愛說話,能幫到人頗有成功感,於是大學報讀社工的想法逐漸萌芽滋長。」

社工對他說:人生有些過去的事情是改變不了,我們只能做好自己,改變將來。這一席話對他如醍醐灌頂,影響深遠。「入行後遇過不少個案,與自己相類似,特別是一些青少年個案,我自身的情況,讓我較容易與他們建立關係。」高級程度會考後,他如願順利入讀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。

他中學時接受過學校社工Thomas跟進,感受過對方的陪伴及支持,令他決定大學修讀社工。(被訪者提供)

一個個案   一個故事

他對外展精神科產生興趣,緣於讀社工時第二次實習選了精神科。「那時都不知道是甚麼,只覺得『幾勁喎!』我在一間精神健康社區中心實習,接觸不少精神病康復者,他們大多單純、真誠,我跟進的個案中不少是因為被欺凌,不懂保護自己,又或者有一些創傷的經歷。而且,他們都背負很多污名與標籤,已經在人生中經歷過傷痛,還要被標籤十分辛苦,苦苦掙扎,我是否應該為他們發聲?於是決定陪他們走下去。」

畢業後,他第一份工作就選定了精神科社工,初時是在護理院服務年紀大的精神病康復者,之後轉去當外展,一做16年。

Francis說難忘深刻的個案, 不勝枚舉,特別是行內稱為「爆Case」如虐兒、傷亡或犯法的重大危機。像一個有童年創傷的年青人,他跟進這個案已有一段長時間,年青人病情曾有好轉,但因在學校受欺凌,加上與母親感情欠佳,結果走上了輕生一途。

「我覺得十分可惜,一個年青人為何要走到這一步?他一定好難過、好辛苦,離開這世界才拯救到自己脫離苦難。這個案令我感到非常心痛,撫心自問是否自己做得不夠好?或可否做多一些?」他想深一層,社工都有自己的限制,自殺的原因很複雜,不是你做幾多,對方就不會選擇這條路。

又例如一些個案無病識感,不肯見社工,當事人的妄想、幻覺感到極真實,對身邊的人也構成困擾。「精神病患者並非常想傷害人,但感到外面的世界可怕,於是退縮,你去接觸他,對方或感抗拒。」面對以上無病識感的精神病人是頗困難的,不肯見面,Francis會耐心等待,盼有一天獲對方回應。

Francis 2012於香港大學完成社會科學碩士課程(行為健康)與家人合照。(被訪者提供)

出動暗瘡相破冰

他的「癡心」打動了留在房中一年半不肯見人的隱青。這年青人指自己不欲外出是因是臉上長了很多暗瘡,Francis花了四、五個月密密寫信,把信「攝」入門縫給他,也鍥而不捨在門外與他聊天。「初時當然是吃盡閉門羮,嘗試了解他面對甚麼問題,暗瘡背後其實有精神問題,於是我先為他處理暗瘡。」

那時「Jackeline醫暗瘡」廣告大行其道,Francis列印相關處理暗瘡的單張給他,更將一張他本尊中三時滿臉暗瘡的舊照給他看,雖然換來被對方說「真係樣衰點頂得順」,但總算肯與Francis說話,逐步建立關係後,上門探訪7個月後Francis帶他看皮膚科,醫生診症時知他有失眠問題,再寫轉介看情緒問題,隱青其後診斷為思覺失調的潛伏期階段。個案結局圓滿,青年人參加中心活動及做義工,有了壽司製作的目標,重新投入社會。

「社工有句話叫『先急其所需』,因勢利導先處理個案關注的問題,而不是把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先放諸對方身上。」

外展精神科社工饒文傑坦言,不少精神病個案對他而言,都是一個人生學習課題。(陳國峰攝)

人生觀受啟發

社工是一份以人為本的工作,從中他體會到事情並非都能自我掌控。「我會用無常兩字來形容人生,在個案中面對很多失去,失去健康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、家人離開、成就感等,這一切失去都難以控制。這提醒了我學會接受難以控制的事情,也去做一些有意義、有價值的事情、珍惜身邊人。人生總不會全是低谷,有機會上返來,只是你有無俾機會自己?」

精神病人是受標籤被邊緣化的一群。「這個標籤對比以前是有改善,起碼大部分人不會第一時間彈走;媒體也有改善,過往會寫得較負面,現在接受程度會高了,情緒病也普遍。」

他指簡單性精神病/情緒病,包括抑鬱症、焦慮症等接納程度較高,而重性精神病,包括精神分裂、躁鬱症等,仍有不少標籤,覺得他們動輒會斬人、施以暴力。「總是口講他們不是這樣,倒不如親身接觸病人,我連續10年籌備以精神健康為主題的大型話劇,由青少年與精神病復元人士共同參與擔綱。也將患者的故事拍片,讓大眾加深了解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Francis撰寫的新書有血淚史3個字,他解釋不是說做社工有幾辛酸,是給大眾反思,人生有很多突如其來一擊,讓大家明白多些精神病患者的世界,每個人都是有血有淚,經歷不少傷痛。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心存善念,化身成為生命樹,學習聆聽別人的心聲,學習擁抱別人的傷痛。

記者:周美好